重新加入WTO以来,随着对外开放的大大减缓和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提高,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不断扩大规模、增大资源整合、提高品牌形象、创意营销模式等方面又有了较小的发展。商品交易市场服务经济发展、方便群众生活、减缓商品流通的功能起到更进一步强化。市场总体规模持续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沿袭了持续增长的态势,是入世以来市场数量减少最多、成交额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。截至2006年底,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约3876个,比2005年减少553个,比入世初期的2002年减少618个;市场摊位数、营业面积分别为252.8万个、1.8亿平方米,年成交额3.7万亿元,分别比上年快速增长12.4%、37.5%和23.7%;其中营业面积和成交额比入世初期快速增长了75.2%和87.2%,增长速度十分喜人。
超大型市场发展很快 2006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743个,比上年减少130个,比入世初期减少486个,其中成交额50-100亿元的市场有87个,比上年减少27个,比入世初期减少59个;成交额10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53个,比上年减少7个,比入世初期减少30个。2006年10亿元以上市场的成交额占到全部亿元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75.5%,比上年低2.1个百分点,比入世初期低23.3个百分点。其中100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已占到全部亿元市场成交额的将近1/3,比入世初期低3.1倍。
2006年仅次于的亿元市场成交额约700多亿元,比上年多180亿元,比入世初期多500多亿元。单个摊位规模与效益增长速度明显 2006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值摊位营业面积约71.5平方米,平均值摊位年成交额146.9万元,分别比上年快速增长22.3%和10%,比入世初期快速增长51.9%和62.2%。
统计资料表明,市场规模越大,平均值摊位的成交额越高。100亿元以上市场摊位的年平均成交额约506.4万元,是亿元市场的3.4倍,10亿元市场的2.5倍;单位营业面积建构的年成交额100亿元以上市场约6.6万元,是亿元市场的2.4倍,10亿元市场的1.6倍。
专业市场占有主导,综合市场比重提升 2006年专业市场无论是市场数量、摊位数,还是营业面积、成交额都是历年来最少的,分别为2525个、147.3万个、1.3亿平方米和2.6万亿元,占到全部亿元市场的65.1%、58.3%、71.3%和70.8%;与上年比起分别快速增长14%、13.1%、47.2%和23.5%。专业市场尽管占到主导地位,但是增长速度与综合市场比起有所减慢。2006年综合市场数量、摊位数、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分别为1106个、91.3万个、3899万平方米和7824.2亿元,虽然分别只占到全部亿元市场的28.5%、36.1%、21.6%和21.1%,但比重分别比上年提升5.4%、4.2%、0.3%和0.9%,市场数量、摊位数和成交额的增长速度约44.2%、27.4%和28.8%,多达了专业市场的增长速度。
特别是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植下,农产品综合市场数量、摊位数、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的增长速度最为引人注目,市场数量减少了272个,摊位数、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分别快速增长了45.8%、89%、79.9%。2006年农产品综合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建构的成交额约2.3万元,高达亿元市场10.6%,为增进农民减免起了较小的起到。市场资源整合,增进杂货经营效益快速增长 商品交易市场在增进上游产业结构调整、重组、集中于的过程中,已从全然的交易主体的挤满场所逐步改向为大批发商、大代理商、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,由外延式的数量扩展改向内涵式的统合,推展其自身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,提升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营效率。
由于增大内部资源整合,杂货经营比重提高。2006年以杂货经营居多的市场有2161个,比上年减少310个,比入世初期减少427个。
杂货经营的摊位数、营业面积、成交额分别为153.4万个、1.4亿平方米、3万亿元,比上年快速增长12.3%、55.8%和20.9%,比入世初期快速增长24.2%、97.6%和92.1%。2006年杂货经营成交额的比重约80%,其中食品饮料烟酒市场、金属材料市场、煤炭市场、粮油市场、水产品市场、蔬菜市场、土畜产品市场、花卉市场等年成交额的90%以上来自于杂货经营。从效益看,杂货经营的效益相比之下低于零售经营。2006年单位营业面积建构的杂货成交额为2.1万元,高达单位营业面积建构的零售成交额的18.2%,其中高达40%以上的市场有土畜产品市场(8倍)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(1.6倍)、通讯器材市场(1.3倍)、小商品市场(1.2倍)、纺织服装鞋帽市场(98.4%)、食品饮料烟酒市场(89.8%)、水产品市场(71%)、文化音像书报杂志市场(43.9%)、金属材料市场(40.9%)等。
工业化、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,夹住亿元商品交易市场需求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减缓,造就了房地产、钢材、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增长,2006年钢材、水泥、10种有色金属、主要化工产品以及汽车的产量分别快速增长25.3%、15.5%、17.2%、9.6%和27.6%,为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带给发展机遇。2006年商品交易市场中石油及制品类、五金电料类、家具类、汽车类、化工材料及制品类、金属材料类、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成交额分别快速增长2.6倍、49.3%、39.7%、39.1%、36.1%、32.2%和22.1%。加之,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农村居民收益分别快速增长7.4%和10.4%,城乡居民购买力减少,消费更为强大,必要造就了亿元市场中吃穿和部分日用消费品成交额的快速增长,如金银珠宝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、书报杂志类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、食品饮料烟酒类、纺织服装鞋帽类等成交额分别快速增长了52.1%、47.6%、33.3%、35.6%、27.6%和21.3%。区域经济的发展,推展了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 东部地区是我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基地,在企业升格和经济体制完备方面占据意味著的优势,具备较好的人文、经济和社会基础。
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广东、河北等五省,2006年亿元市场数和成交额占到全国一半以上,分别快速增长9.5%、19.3%;单位营业面积建构的年成交额为2.42万元/平方米,快速增长4%。东部沿海三大地带(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)亿元市场数和成交额占到40.2%和52.5%,快速增长15.8%和25.6%;单位营业面积建构的年成交额为3.31万元/平方米,高达全部亿元市场61.2%,高达东部地区29.3%。西部地区如新疆、青海、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等地由于地处边疆,经济基础较脆弱,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更为较慢,亿元市场数和成交额仅有占到全国3.9%和2.2%;单位营业面积建构的年成交额仅有为0.6万元/平方米,还将近东部地区的1/5。
有一点认为的是,近年来一些中西部地区渐渐推崇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,如吉林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等地,亿元市场成交额的增幅皆多达30%,有的甚至高达50%以上。入世五年来,随着我国流通现代化的发展,商品交易市场渐渐构成了省、地、县、乡互相接续的体系,产地商品交易市场以当地生产基地不作相结合,凭借商品成本低、花色品种非常丰富及更新快的优势,实施经销一体化;集散地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资讯、交通和服务的优势,减缓了商品流通速度;消费地商品交易市场由无品牌、较低档次的交易平台,向商品品牌的核心区地改变,打造出和创意出有新的产品和品牌,市场自身也获得了改建和升级。2006年产地型、集散地型、消费地型市场数量分别为1127个、1229个和1520个,比上年分别减少了44个、268个和241个,成交额分别快速增长了10.6%、35.5%和25.3%。其中集散地和消费地农产品市场发展更加引人注目,成交额的增幅多达入世初期将近一倍。
本文来源:yobo体育网页版-www.sdjbspsj.com
Copyright © 2000-2022 www.sdjbspsj.com. yobo体育网页版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99598668号-9